随缘阅读网-致力于各类精彩小说推荐随缘阅读网-致力于各类精彩小说推荐随缘阅读网

随缘阅读网
致力于各类精彩小说推荐

郑爱郑红军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拒做大冤种,一家子吸血鬼傻眼了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传记小说《拒做大冤种,一家子吸血鬼傻眼了》由奶黄小猪包倾力创作。主要讲述了郑爱郑红军在历史时期的生平和奋斗经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解读,展示了主角的智慧与勇气。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给读者带来了深入思考。邱小英连一杯水都没有给郑爱玲倒,黑着脸说了句:“知道了。”就直接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郑爱玲没想到自己好心好意……

郑爱郑红军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拒做大冤种,一家子吸血鬼傻眼了全文免费阅读

下载阅读

《拒做大冤种,一家子吸血鬼傻眼了》免费试读 拒做大冤种,一家子吸血鬼傻眼了第18章

话说分完家以后,郑红武才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得知家里的事,他一言不发进了厨房。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苏小娥本来想找他拿个主意见,见他连屁也不敢放一个,顿时对这个男人也没了指望。

“我指望你,还不如指望我儿子。”说着苏小娥就收拾了东西出门。

她要去城里看郑爱民,顺便把家里这些事儿跟他唠叨唠叨。

郑爱国知道录取通知书的事了,这是个巨大的隐患。

现在家里分家了,以后可能就帮不了他什么了,毕竟他亲爹被抓进去了,名义上的爹又是个窝囊废。

实际上这些年全都靠着郑爱国母子俩任劳任怨,才把他供出来。

郑红武自个儿找到挂面,煮了两碗面条,给他妈端了一碗。

“你这个败家子,拢共就分了这么三把面条,你一顿就吃了半把。

要死了,日子不过了?”胡大妞中气十足的喊道。

郑爱国他们分的东西都放在他们自己房间里了,郑红武拿的挂面是他们刚分到的。

胡大妞和胡小娥都懒,还没来的及收起来。

郑红武不爱听他妈骂人,端着面就出了门,蹲在门口的树下,吹着凉风吃完面。

吃完饭他又下地干活去了,好像这些事情都影响不了他。

这些年他也确实活的行尸走肉,这个家好像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他的孩子不是他的,女人也被别人睡了,他还努力什么劲儿,活一天算一天。

胡大妞躺在炕上吆喝,心疼自己的挂面,不过她还是把郑红武端来的一海碗面吃了个干净,躺着躺着就睡过去了。

陈向东背着东西跟着郑爱玲到了郑家村,两人刚到,前后脚,郑爱国也骑着自行车从镇上回来了。

看到陈向东背着东西,郑爱国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

他倒是忘了交代妹妹跟陈家舅舅说一声,没想到这妮子挺有主意的,自个儿就去报信了。

确实该跟陈家舅舅说一声的,陈天阳两口子对清禾照顾有加,跟他们的关系其实更亲近一些。

“向东哥来了,快请屋里坐。”郑爱国老远看到陈向东就连忙招呼。

“哥你回来了?这自行车谁家的呀?”郑爱玲有些诧异。

毕竟这么新的自行车,谁会愿意借给她哥骑?

平常去谁借个自行车,都得求爹爹告奶奶的说半天。

郑爱国拍了拍自行车龙头说:“以后就是咱家的自行车了,镇里刚买的新自行车,漂亮吧?”

郑爱玲高兴的围着自行车转了两圈儿。

真好,今天怎么跟做梦似的?好事一茬接着一茬。

原来分了家以后这么舒服呢,新自行车说买就买。

“咦,哥,这儿怎么还有一只小狗?你在路上捡的吗?”

郑爱玲孩子心性,看到车篓子里的狗,马上就被吸引的目光,一心扑在了小狗身上。

郑爱国也不管她。

赶紧打开门领着陈向东进屋,人家背上还背着东西呢。

这姑娘,也没点眼力见儿。

帮着陈向东把东西卸到屋里,郑爱国客气的说:“向东哥你人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陈向东这会儿才能喘口气儿。

“这是爸妈准备的,让我一定要送过来,他们现在应该到卫生所去看清禾了。”

郑爱国看他热得满头大汗,赶紧转身进了灶房,舀了半瓢井水递给陈向东。

他们都是糙汉子,平时也不爱喝热水,经常拿起水瓢直接舀水喝,习惯了。

陈向东也不扭捏,直接接过水瓢,就是一通灌水,半瓢水喝下去,觉得整个人都舒服了。

“爱国,要我说,你们这个家早就该分了。

我们清禾跟着你,整天吃苦受罪的,大着肚子还在干活。

别说我爸妈,我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你那个爸也是个混账东西,自己的儿子不管,倒把人家的儿子伺候的明明白白的。

分了家以后,你可不许再让我妹子跟着你吃苦受罪了。”陈向东这是在替自家妹子撑腰呢。

虽然他话说的很重,但郑爱国也不气恼,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打开门把陈向东请进自己的房间里。

那头屋里的胡大妞听到了这话,咳嗽了几声。

郑爱国也不管她。

“向东哥,你说的是,以前是我太糊涂,太愚孝,让清禾跟着我吃苦受罪,以后再也不会了。

这次的事我彻底把所有的人都看清了,以后我带着我妈、我妹子、清禾还有两个孩子一起过。

你让舅舅舅妈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清禾,不让你们跟着为难。”

陈向东点头,这还像句人话。

“向东哥,刚刚分完家,屋里也乱的很,你随便坐。

我让爱玲给你下碗面,背这么多东西,一路走过来也累了,休息一会儿。”

“别去麻烦了,你刚分了家,事儿也多,我就不多待了,跟你聊两句我就回。”陈向东拉住他说。

“不麻烦,不麻烦,我还有事儿想拜托你帮忙呢。”

郑爱国拽着陈向东坐下,赶紧冲着院子里的郑爱玲喊道:“爱玲,别折腾狗了,赶紧过来。”

“我记着早上我们好像分了十来个蛋吧?你给向东哥做一碗鸡蛋挂面,少放点儿青菜卧四个蛋在面条里。”郑爱国小声交代道。

就怕声音太大,陈向东听到了不许。

郑爱玲了然的点头。

“好嘞,我马上去。”

这世上都是人心换人心,陈家给他们背来了这么多的东西,给人做一碗可口的饭是必须的。

郑爱国顺手把自行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放进屋里,陈向东也出来帮着搭把手。

看着他买的这些东西,心里稍微有些安慰。

看样子,他家的日子倒也过得去,不会委屈了清禾。

“你怎么还买了电扇?”陈向东有些不解,买自行车就说是方便出行,买电扇干什么?兜里的钱没处花吗?

郑爱国解释道:“现在天热,不利于伤口恢复,清禾回来坐月子,万一伤口发炎了,孩子大人都遭罪。

所以我才买了电扇,远远的给吹一吹,让房间里通通风,能舒服一些。”

“哦,这还差不多。”陈向东闻言倒是彻底放心了,这小子虽然有时候窝囊也窝囊,但对清禾是真的还挺不错。

“向东哥,这次分家我分到了这一排的三间房再加拐角的灶房。

一个院子里住着太不方便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所以我想把这房子里的门洞都换了,换到对面去,然后跟这院子里彻底隔开,到旁边垒一个院子。

这样就不用跟他们在一个院子里活动了。”

郑爱国之所以会跟陈向东说这些,是因为陈向东会木工的手艺活,平时也会接一些建房子的活,懂行。

“我还当什么事儿呢?这不简单嘛,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填两个门洞,再开两个门洞的事儿。

简单,我一个人就能给你干了。

不过你这想重新垒个院子,还要打土坯,一时间完不成。

而且你要把后面那片儿圈成自家的院子,还得经过村里同意,这地是你们家的吗?”

“不瞒你说,这地真是我家的,当初后面这一片儿也是我家的宅基地,本来是留给我们二房分出来盖房子的。

我那个爹一心想吃大锅饭,不想分家,这么多年耽搁下来,后面这片儿都长草了,我妈给翻出来种上了菜。

这地我家可以用。

现在就是土坯的问题比较急。

我想过了,村里有人提前打土坯,准备下半年盖房子的,我可以跟他们商量商量,把他们的土坯买过来先用。”

现在农村盖房子都是自家打土坯,打好土坯,然后找盖房子的人来,找个吉祥日子就可以开动了,不像后世盖房子那么繁琐。

陈向东一听,可以呀,那这样问题都解决了,就是要花点钱。

郑爱国又提出要求了。

“就是时间上,哥你看能不能想办法帮我尽快,我愿意出工资,你多找几个人来帮**。

我想在清禾回来之前把院子弄好,这样她坐月子也踏实。”

陈向东沉吟了一番。

点头道:“没问题,不用给钱,你管饭就成,我这会儿就回去叫人。

你赶紧把土坯的事解决了。

今天我先把门洞的问题解决了,明天就开始垒墙,一天时间就能把院墙给你解决好。”

这会儿的院墙都不太高,所以陈向东计划时间上是来得及的。

郑爱国见他如此雷厉风行,也笑了。

“不着急,不着急,你先吃一口饭,休息休息再去叫人。”

两人话音刚落,郑爱玲端着大海碗走进来。

“向东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陈向东见主人家都已经做了饭,也不好意思再推,坐下来踏踏实实吃起来。

“你们俩不吃?”

郑爱国摇摇头。

“我俩还不饿,晚上再吃。”

主要是中午他们吃的晚,而且也是一大海碗面条,现在还不饿呢。

兄妹俩说着就开始收拾东西。

郑爱国把小煤球放到床边上,让它缩在枕头旁边睡觉。

然后开始整理房子里的东西,腾出位子,留出给人施工的地方。

陈向东扒拉完一大碗面条,抹了抹嘴,借了郑爱国的自行车骑上就赶紧回村叫人。

他家的自行车让他爸妈骑着上镇卫生所去了,所以他过来的时候是走着过来的。

陈向东走后,郑爱国也赶紧揣着钱去找村里有土坯的人家买土坯。

他们这边有计划修房子的人家,都会趁着农闲的时候打土坯,晾晒干留着备用,等到年底没什么农活儿的时候开始造房子。

一般家里有儿子准备结婚的,都有土坯,一问一个准儿。

都是一个村儿姓郑的,屁大点儿事儿大家都知道。

知道老郑家的事儿,这会儿大家看郑爱国的眼神里都带着可怜和怜悯。

还有谁比他更倒霉呀,自己亲爹都这样对他。

大家伙儿都凑上来问他今后怎么打算,郑爱国避重就轻的揭过去,不想多谈。

顺势问大家,谁家里有土坯的,他出钱买。

给大家都听愣了。

这年头还有买土坯的?

又不是砖瓦,土坯就是自己卖点儿力气就能做,竟然还有傻子用钱买?

钱多的没处花了吧?

懒成这样。

支书媳妇把他拉到一边劝道:“爱国,你们刚分了家,手里的钱还是紧着点儿用,别两三下挥霍完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你现在可是两个孩子的爸了,听说你媳妇生了龙凤胎,你可别乱来啊,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经。”

支书媳妇也是好心,怕郑爱国大手大脚,坐吃山空。

郑爱国连忙说:“大婶子,你误会了,这不是我想着赶紧把院墙垒起来,才好接清禾母子回来坐月子。

分家闹成这样,还继续和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我怕又生出事端。

干脆想办法先把自己的院子垒起来。

花点儿钱就花点儿钱吧,总不能让他们母子跟着我继续受罪。

你也知道,我现在跟那边儿是彻底闹翻了。”

支书媳妇闻言点点头。

“你自个儿心里有数就好。”

她也是个好心的,主动张罗着帮他跟大家谈价格。

最后跟一家人谈下来,五厘钱买一块土坯。

郑爱国大约预估了一下,他想垒个小院墙大约需要五千块土坯,按照每块五厘的算法,一共是二十五块钱。

其实对方赚的也是辛苦钱,五千块土坯,一家人也得打好多天,还得晾晒,都是下苦的力气活。

大家暗地里都说郑爱国疯了,明明可以自己动手干的活儿,非要花钱找人买,有钱没处花。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郑爱国才不管那么多,给了钱,把土坯赶紧往家里搬。

对方收了钱也拉着板车帮忙拉砖,跑了好多趟。

郑爱玲已经把去苏家报信遇到的窘境跟郑爱国说了。

这年头农村生了孩子上门报喜确实需要准备红鸡蛋,但一家人也不用太外道,本来也是事急从权。

对方要计较他也没办法,总归不是一条心的。

不过这也提醒了郑爱国。

礼数还是要讲的。

“婶子,我妈在卫生所照顾清禾,我们兄妹俩没经验,你看,这红鸡蛋应该怎么做,怎么个送法,麻烦你教教我们。”

郑爱国托大婶子帮忙买一篮子鸡蛋,一事不烦二主。

“哎哟,你这可就问着人了。

一般来说,咱们这生儿子送单数,生女儿送双数。

你这一次姑娘儿子都有了,依我看,就送个双数,代表好事成双你看怎么样?”

“婶子说的是!”

“那就一家送两只红鸡蛋,你等着,我回家取鸡蛋去,我做的红鸡蛋可鲜亮了。

你忙你的,我去你家教爱玲做就成。”

支书媳妇儿准备把自家凑的一篮子鸡蛋卖给了郑爱国。

郑爱国想着也行,他忙的不得了,这活儿就交给爱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