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与硝烟》是一部充满爱情与冒险的言情小说,由红都男孩精心构思而成。故事中,陈默赵兰王梅经历了一段艰辛的旅程,在途中遇到了[标签:主角的伴侣],二人共同面对着来自内心和外界的考验。他们通过勇敢、坚持和信任,最终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陈默接过干花,指尖触到花瓣的纹路,突然愣住了。王磊编花圈有个习惯,总把第三层的花瓣错开半寸,说这样像他们老家的篱笆,能挡……将唤起读者心中对爱情和勇气的向往。
《腊梅与硝烟》免费试读 腊梅与硝烟第1章
故事概括
故事围绕退伍军人陈默展开,从一场惨烈的战争后遗症切入,串联起牺牲战友的遗愿、家属间的误解与救赎、隐藏的敌特阴谋,最终在时光的沉淀中完成对过往的和解与对生命的守护。
战争结束后,陈默带着对牺牲战友王磊、赵阳的愧疚与承诺回到故乡,却卷入一系列风波:赵阳的抚恤金被冒领,其姐赵兰因误会对陈默产生敌意;王磊的妹妹王梅因怨恨哥哥为救陈默而死,暗中设计报复;随着调查深入,陈默发现战友牺牲背后另有隐情——敌特分子伪造命令、内鬼泄密,运输队遇袭、赵阳被害皆与此相关。
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陈默与赵兰从误解到信任,联手揭露了敌特阴谋,为牺牲的战友正名。王梅在经历挣扎后幡然醒悟,最终选择离开与成长。多年后,陈默、赵兰留在乡村教书,守护着孩子们与烈士的记忆,用平静的生活回应着“为了谁”的追问,让牺牲的意义在岁月中延续。
人物介绍
1.陈默:故事核心人物,退伍军人,曾是三连班长。性格坚毅、重情义,因战争留下创伤后应激障碍(左耳常鸣),对牺牲的战友充满愧疚。他始终坚守对王磊“照顾好妹妹”的承诺,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从背负痛苦到学会与过去和解,最终成为乡村的守护者,用余生践行“为了兄弟姐妹不流泪”的信念。
2.赵兰:赵阳的姐姐,乡村教师。温柔而坚韧,起初因弟弟抚恤金被冒领、被污蔑为“逃兵”而对陈默充满误解,得知真相后选择相信与释怀。她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用教书、守护弟弟遗物的方式纪念牺牲者,最终与陈默一同留在乡村,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支柱。
3.王梅:王磊的妹妹,前期因怨恨哥哥为救陈默而死,被仇恨裹挟,参与冒领抚恤金、设计陷害陈默等行为。本质不坏,只是被创伤与偏执困住,后在真相与自我反思中觉醒,选择离开寻求成长,最终以独立的姿态回归,理解了哥哥牺牲的意义。
4.王磊:陈默的发小与战友,牺牲于战场。性格开朗、重情义,牺牲前嘱托陈默照顾妹妹王梅。他是贯穿故事的精神符号,象征着战士的牺牲与守护,其遗愿与形象始终影响着陈默、王梅的选择。
5.赵阳:年轻的战士,赵兰的弟弟。单纯善良,因发现敌特线索被灭口,却被污蔑为“逃兵”。他的牺牲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其留下的日记、遗物成为揭露真相的重要线索,象征着无名英雄的坚守与清白。
6.其他配角:
老周:原部队炊事员,被敌特胁迫成为内鬼,后因愧疚忏悔,是揭露阴谋的关键人物之一。
张参谋/刘校长:隐藏的敌特分子,伪造命令、策划袭击,代表着战争背后的阴暗势力,最终被绳之以法。
李结巴:原部队通讯员,曾被王梅利用冒领抚恤金,后良心发现,体现了小人物在善恶间的挣扎。
北风卷着雪沫子,往骨头缝里钻。陈默裹紧了破军大衣,指节攥得发白,盯着墓碑上那张褪色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人咧嘴笑,露出颗小虎牙,是他发小,也是他在战场上背过三次的兄弟——王磊。
“班长,该走了。”身后的新兵小李声音发颤,怀里抱着的骨灰盒烫得像块烙铁。那是三班最后一个牺牲的兵,叫赵阳,才十九,昨天还跟陈默念叨着家里的腊梅该开了。
陈默没动,喉结滚了滚。三年前从战场下来,他左耳就听不清了,总嗡嗡响,像有无数颗子弹在颅腔里飞。医生说这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他觉得,这是兄弟们在跟他说话。
“为了谁?”他对着墓碑低语,声音嘶哑,“为了兄弟姐妹不流泪……可你们呢?”
王磊的墓碑旁,新添了个小小的花圈,是用野菊编的。陈默认得这种花,战场上到处都是,沾了血,红得像火。他蹲下身,指尖刚碰到花圈,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陈班长?”
一个女人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扫过心尖。陈默猛地回头,右手下意识摸向腰间——那里本该有把枪,可现在只有空荡荡的皮带。
女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整齐,脸上带着点怯意。她手里提着个布包,见陈默看她,慌忙低下头:“我是……赵阳的姐姐,赵兰。”
陈默的手僵在半空。赵阳提过他姐,说她是村里唯一的女先生,教孩子们念书,眼睛像山涧的泉水。可眼前这双眼睛,红得像熬了几个通宵,眼下的青黑遮不住。
“他……”赵兰咬着唇,布包被攥得变了形,“我来接他回家。”
陈默站起身,指了指小李怀里的骨灰盒。雪落在他睫毛上,化了,凉丝丝的。“路上……他没受罪。”
赵兰没说话,只是掀开布包,里面是件缝补过的棉袄。“这是他去年冬天穿的,说在部队里用不上,让我收着。”她声音发紧,“我想……让他穿着走。”
小李把骨灰盒递过去,赵兰接的时候,手抖得厉害。陈默别过脸,不敢看。他想起赵阳牺牲那天,胸口被炸开个洞,血把军装浸透了,根本分不清哪是衣服哪是肉。
“陈班长,”赵兰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哭腔,“我弟弟……他是怎么死的?”
陈默的左耳又开始响,嗡嗡的,像有辆卡车碾过。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那天的场景在脑子里炸开——赵阳为了掩护他,扑在他身上,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里,他听见赵阳在他耳边笑:“班长,我姐说……腊梅开了,就来接我。”
“他……”陈默喉头发紧,“他很勇敢。”
赵兰盯着他,眼睛里突然燃起点什么,像火星子:“我听说……那天你们班,本来可以撤退的。”
陈默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这事是机密,除了参战的人,没人知道。他猛地看向赵兰,她却低下头,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我瞎猜的。俺弟命苦,从小没了爹娘,就盼着能当个好兵。”
风更紧了,吹得花圈上的野菊瑟瑟发抖。陈默看着赵兰抱着骨灰盒,一步一步往山下走,背影单薄得像片叶子。他突然想起赵阳说过,他姐有个未婚夫,是邻村的木匠,等他退伍了,就帮着盖新房。
“班长,”小李小声说,“赵同志好像……知道些什么。”
陈默没应声,只是弯腰捡起那个野菊花圈。花瓣上沾着雪,冰得刺骨。他认得编花圈的手法,是王磊教他的。战场上,谁牺牲了,他们就编个野菊花圈,说这样阎王爷见了,会高抬贵手。
可王磊牺牲的时候,他连编花圈的力气都没有。